从“钢铁之都”到“电池之都”
撰文/ 马晓蕾编辑/ 张霖郁设计/ 师玉超几十年来,韩国浦项市以钢铁闻名,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浦项制铁公司(Posco)的总部所在地,还拥有世界著名的INI STEEL、东国制铁等企业。如今,这个世界钢铁之都将自己的制造技术、百亿美元的投资和政府激励措施作为赌注,希望能够主导一个21世纪(参数丨图片)的产业:电动汽车电池。2018年7月17日,韩国浦项市的浦项制铁厂的夕阳。这座城市正日益被视为该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的新都▼韩国目前的出生率为世界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对经济增长造成了长期威胁。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已经承诺向本土供应商提供40万亿韩元(310亿美元)的投资。Ecopro的浦项园区▼经营海东工程公司的Wan-Hyung Lee说:“钢铁是浦项市唯一的产业,我们正面临着增长限制。”海东工程公司是一家机械制造商,为浦项制铁供货,并开始了电池回收业务。“浦项需要找到新的东西。”一直以来,浦项市被称为“永吉湾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在时任总统朴正熙的领导下迅速建立了钢铁工业。甚至该市的传奇足球队浦项制铁队也与浦项制铁公司有渊源。为了加速高科技投资,韩国贸易部去年将电池、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一起列为该国的三大战略产业之一。政府也为工厂提供廉价电力、水和土地。3月15日,韩国总统尹锡悦进一步表示,政府和三星电子等公司将向芯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投入约4200亿美元,以在激烈的全球科技霸主争夺赛中拔得头筹竞争。重要的是,只有50万人口的浦项比拥有990万人口的首尔更适合成为韩国的电池之都,它能为电动汽车电池公司提供大量土地,这里也是关键矿物加工或回收并进入生产链的地方。根据彭博社NEF的一份报告,这些有助于韩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最大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教授Kang Byoungwoo说:“韩国未来可能会有一家像台积电一样的公司,生产任何种类的电池。”他从事电池技术研究,当实验室里的学生团队测试出微小的电芯时,他正在研究高锰电芯或单晶电芯是否能使电池更便宜和更安全。由海东工程公司的子公司Endive经营的电池回收厂▼3月中旬在首尔举行的年度InterBattery会议上,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和肯塔基州等地的4万名与会者都在为韩国和本国的投资机会进行推介。虽然在韩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帮助下,浦项周围兴建起了大型园区,但在新兴的电池领域,一些较小的供应商推动了韩国的小盘股指数实现了世界一流的涨幅。科斯达克指数今年已经上涨了15%,远远超过了其他主要市场的类似指数。浦项电池扩张的最大投资者是Ecopro集团,这是三星SDI和SK On的一个不太知名的电池材料供应商,福特、宝马、现代和大众都在使用该公司的产品。在500万平方米的Ecopro电池园区内,叉车、卡车和工人们正忙着建造新的设施——该公司投资25亿美元建立的闭环生态系统。该系统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一切:氢氧化锂、前体化学品、阴极和回收中心。“汽车制造商想要更便宜、更安全的电池。”Ecopro公司的负责人Byeong-hoon Kim说,该公司希望在那里建立五个加工电池矿物的园区。他补充说:“我们计划建立一个综合生产系统,利用回收的电池金属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前体 化学品和其他材料。”在首尔举行的InterBattery展会上展示的浦项化学电动汽车电池包▼浦项的钢铁巨头不再坐以待毙。浦项制铁的电池部门浦项化学公司于2022年4月破土动工,在Ecopro的厂区对面建造了一座产能为3万吨的阴极工厂。GS工程建设公司,一家总部位于首尔的建筑商,计划斥资1500亿韩元(1.1亿韩元)建造一个电池回收厂,并在今年开始运营。不仅仅是韩国公司,中国企业中伟新材料是世界最大的前驱体制造商,该公司在2022年11月与浦项市政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投资约1万亿韩元(7.6亿美元)建设一个年产能为10万吨的前驱体工厂。韩国群山市的SungEel HiTech公司工厂里的硫酸镍袋▼除了本国的努力,韩国还面临着来自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压力,总统尹锡悦也将在4月26日到华盛顿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时与美国领导人讨论相关问题。韩美双方能否通过会谈为《通胀削减法案》给韩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此次“尹拜会”的一大看点。“目前,美国本土的电池供应商选择很少,一些韩国公司正在选择直接在北美进行生产。”浦项市政府电池特区支持小组的官员Jung Ho Joon说。他说:“这些公司发现在国外建厂的成本要比在韩国建厂高50%到70%。”浦项化学公司位于浦项的阳极材料生产厂▼“如果美国依旧对电池的本土生产持强硬态度,浦项将处于不利地位。”韩国元大证券驻首尔的分析师Anna Lee说,但一些电池企业会迅速调转方向,把钱投向美国。“由于成本较高,韩国的电池矿物制造商其实不愿意在美国建厂。”Lee说,“但如果实在没有解决办法,它们最终还是会在美国建立工厂。”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违规转载必究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